日前,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,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表示,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,5G網絡覆蓋所有地級市。目前,我國固定寬帶和移動網絡端到端用戶體驗速度分別達到51.2Mbps和33.8Mbps,較五年前增長約7倍。
據劉烈宏介紹,“十三五”以來,我國光纖寬帶用戶占比從2015年底的56%提升至現在的94%,千兆光網覆蓋家庭超1.2億戶,4G基站規模占全球總量一半以上。累計建成5G基站79.2萬個,獨立組網模式的5G網絡已覆蓋所有地級市,我國初步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移動網絡,5G終端連接數已達2.6億。
在資費水平方面,我國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。據悉,五年來,持續推動基礎電信企業推出多種優惠資費方案,取消手機國內長途漫游費、流量“漫游”費,推出“流量當月不清零”“提速不提價”等舉措。固定寬帶單位帶寬和移動網絡單位流量平均資費降幅超95%。而對于企業寬帶和專線單位帶寬來看,平均資費降幅超過了70%。
劉烈宏指出,各項降費舉措年均惠及用戶逾10億人次,累計讓利超過7000億元。其中,2020年下半年以來,隨著5G建設發展進程加快,移動網絡單位流量平均資費又下降了10%以上。我國移動通信用戶月均支出(ARPU)是5.94美元,低于全球11.36美元的平均水平。
劉烈宏還提到,“今年提速降費工作重心將從網絡‘覆蓋普及’向‘提速提質’轉變,從‘普惠降費’向‘精準降費’轉變?!?br />
中國5G建設成績斐然
根據此前中國信通院發布的《中國5G發展和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(2020年)》顯示,截至2020年10月,中國已累計建設5G基站超70萬個。全球規模排名第二的韓國,截至2020年8月底部署了13.2萬個。在區域分布上,呈現出東部沿海領先于內陸地區、南方領先于北方的特點。
具體來看,廣東、江蘇、浙江、河南、山東、上海、北京、四川、重慶等省市的5G基站建設數量超2萬個。截至2020年19月5G終端連接數超過1.8億。
5G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網絡性能的顯著提升。據中國信通院在全國14個重點城市展開的移動網絡質量專項評測結果顯示,有10個城市下載均值速率超過800Mbps、上傳均值速率超過100Mbps。
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,近距離接觸到5G的無非就是5G手機,隨著5G移動產業鏈的逐步成熟,5G產品市場加快發展。國產5G相關廠商在5G產品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,具體來看,Omdia數據統計顯示,華為、中興5G基站在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場份額(按營收)分別達到49.4%和18.5%,排名第一和第二;SA數據統計顯示,截至2020年10月,全球共發布5G終端444款,華為、小米、OPPO、VIVO在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5G手機市場份額分別為33.3%、12%、10.4%、5%,位列第二道第五位,市場總份額超過60%。
中國5G發展還存在哪些問題?
從移動產業鏈來看,5G產品市場加快發展,獨立組網產業鏈主要環節如基站設備、核心網產品手機芯片都逐漸成熟。
在5G應用方面還處在導入期,很多行業已經開始落地商用,與其他國家相比有很大的突破。尤其是在工廠、交通、醫療、電網、安防、教育、文旅等領域,形成了初步的規模商用。
但我國地域廣闊,盡管已經建成了超過70萬個5G基站,但對于遼闊的中國而言,要實現全面覆蓋還遠遠不夠;其次,5G目前最廣泛的應用場景還是被用在了移動終端,而實際上5G技術更適用在ToB的方向,還要不斷的優化和探索;最后是5G應用技術成熟度還有待提升,目前還需要運營商或者龍頭企業牽頭為主,沒有形成穩定的產業生態。